近年来,乌审旗紧扣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任务目标,以强化科普赋能、深度融合发展为抓手,用“科技”赋能产业创新,“科普”助推产业发展。立足以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为依托,结合当地旅游产业发展需要,全方位开展不同人群的科普教育和科普体验活动,让“科普+”四位一体与学科学、用科学、爱科学、讲科学有效结合,探索创新“科普+”工作服务模式提档升级。
“科普+文旅”,聚合资源下沉。今年以来,乌审旗科协因地制宜,积极探索,着力找准制约科协事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,打造“综合科普+文旅”新模式,将乌审旗生态文明展和萨拉乌苏旅游景区打造成科普与文旅融合、创新与传统融合、科技与产业融合的空间载体,让“科普+”四位一体增加乡村旅游新体验,拓展科普宣传新形式,加快科普旅游新路径,丰富科普内涵与品质,开辟了聚集科普要素发展特色展览,促进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,推动科普资源均等化,拓展开阔了“学科学”的视野理念。
“科普+研学”,丰富育人载体。为创新“科普+”模式发展思路,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增加乡村旅游新体验,打造科普研学工作品牌,提升科普展教水平,充分运用当地的现有资源优势,对生态文明展科普内容进行升级改造,充实展品种类数量,在原有静态展览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态多媒体内容,让静的动植物动起来,躺的东西活过来,对展馆内地面增添了动态水波纹效果,在触摸一体机和AR平板扫描识别中感受动植物科普知识。每月组织青少年利用周末和假期,推进亲子游活动达到5000多人次,深化体验“爱科学”与实践研学新风尚。
科普+产业”,推动优化升级。为做足“科普+产业”文章,利用丰富的科普资源优势,建设特色科普主题公园,拓展文旅科普服务功能,根据萨拉乌苏旅游景区的分布特点,精心打造科普旅游设施,助力萨拉乌苏景区新业态。通过科普力量,将旅游设施建设与科普设施建设有机融合,助推旅游产业发展。景区完善了耳语盘、传声筒、敲琴、潜望镜和视错觉雕塑等器具于一体的科普设施,在产业链子中融入科普元素,每周约3500人在游玩过程中接受科学、自然及人文知识,有力提升了萨拉乌苏旅游品质和影响力,实现社会效益与旅游产业双丰收,让游客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中形成“用科学”的社会氛围。
“科普+队伍”,汇聚工作动能。通过“一馆一园”互动体验式科普传播模式,围绕“科技创新、科学普及”功能定位,以科学探究、活动组织、讲解服务等活动,开展多元化科普志愿服务活动,每天20名志愿服务人员在旅游一线推动科普知识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传播,实现“资源通融、内容兼融、宣传互融”科普发展新格局,提高科普服务受众面和覆盖范围,以科技赋能产业振兴,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升级,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“双丰收”,让主题科普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形成“讲科学”的浓厚氛围。